2023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的屠守锷同志去世,举国痛惜,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导弹及火箭专家、优秀的共产党员因病离世,巨星陨落,但是共和国的航天事业依旧稳步向前,正是因为前人积累的经验、财富,国际上的航天巨头才有了中国的名字,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伟大的航天事业领头人——屠守锷的一生。
“航天四老”屠守锷一、偶然事件改变决心1917年12月5日,浙江湖州一个普通职员家庭有一位新生儿诞生,这便是导弹及火箭专家屠守锷。
他的家庭虽不富裕,但是父亲思想先进,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里,父亲仍旧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非走上从军这条路,父亲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少年的屠守锷便在父亲的引导下进入家乡的小学读书,本以为就和平常家庭的孩子一样顺利步入中学后为国家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上海发生的一幕,彻底改变了屠守锷的一生。
临近年末,父亲携屠守锷从上海回湖州过春节。
走到半路上,天空中出现了几十架轰炸机,密密麻麻的,一架接一架俯冲下来,父亲顿时觉得情况不对,拉着屠守锷往码头上跑去。
上了船之后的屠守锷静下神来往岸边望去,远处一片狼藉,繁华喧闹的上海瞬间房屋倒塌,血肉横飞。
面对如此场景,屠守锷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制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轰炸机,赶走日本侵略者,守护家园,为死难同胞报仇。
上海·被炸毁的火车站站台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进入中学后的屠守锷发奋学习,先后就读于浙江省第二中学和湖州埭溪中学。
在那个战乱年代里,屠守锷并没有走上文人道路,而是脚踏实地走上了科技报国之路。
1936年,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清华学科改革设立航空系之后,抱着航空救国的巨大决心,屠守锷从机械系转到了航空系。
1940年屠守锷作为清华优秀毕业生从清华毕业后,次年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公费留美资格,他进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1942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
工作中的屠守锷日军战败后学成归来屠守锷取得科学硕士学位后并没有立刻回国,此时的国内内忧外患,日本侵略者还未从中国撤离,国共两党局部因权力斗争战事不断。
所以他选择继续留在美国。
毕业后的屠守锷在美国应聘了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工作内容是负责飞机强度分析,这份工作不仅是自己专业的实践,更是他儿时的抱负。
在从事这份工作期间,他学习了不少本事,并且将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又引出美国,他掌握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历经侵略的祖国百废待兴,急需各种技术人才。
此时的屠守锷与大多数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归心似箭,希望回到祖国施展身手。
紧接着他辞去在美国的工作,放下一切,从东部的布法罗穿越北美大陆,历时40多天到达西海岸的旧金山,在没有客轮的情况下,他便搭乘着开往青岛的运兵船回到了中国。
日本投降那么回到了祖国的屠守锷能大展身手、施展抱负吗?答案是否定的。
日本投降后撤离中国大陆,中国内部依旧危机重重,国民党与共产党因统治权问题战事连连,时国名党控制国家命脉。
回到祖国的屠守锷看到国民党政府根本无心兴办民族航空工业,振兴国家。
他失望透顶。
多年来的所学无所施展之处,儿时的愿望无法实现。
但是不能荒废自己的所学,他寄希望于下一代的航天人,他希望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下一代航天人才,希望他们振兴民族航空事业。
国共两党合作加入共产党施展抱负学成归国后的屠守锷希望将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授给下一代人,在面对国民党无心振兴航天事业后,他在西南联大开设了航空系专业课程。
1947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教,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如此伟大先进之人才怎会没有施展身手之地!回到清华任教的屠守锷偶然间开始与进步人士接触,吸取进步思想,1948年末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屠守锷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光辉时刻。
1949年1月15日北平解放,之后屠守锷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后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先后担任了航空系主任、航空院院长助理,培育了新中国第一批航天事业人才。
他的人生发生巨大转折的一幕是:1957年2月,聂荣臻元帅亲自点将,为发展工业,振兴民族航空事业,屠守锷被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从此他的人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密不可分。
后来屠守锷回忆这一人事调动时说:“那时候容不得我多想,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组织上的分配我只有服从,并且我们那一代人啊,真的是无私奉献的,我们从不去在意个人得失,只想为国家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祖国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就这样,屠守锷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火力全开屠守锷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后,工作内容是主持研究火箭结构强度与火箭总体,而当时的面对的困难巨大,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前辈、没有模型,一穷二白。
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还给自己团队的人员加油打气,说我们一定可以制造出属于中国的火箭。
他运用所学知识开始摸索着这份新的工作,制造技术出现转机的一幕是——1957年,屠守锷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顾问赴莫斯科参加谈判,时只有苏联支持中国事业,谈判结果促进了苏联向中国提供火箭技术援助。
于是中国开始了第一个P-2导弹的仿制工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际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举动均是利益驱动。
1960年苏联率先毁约,撕毁合同,合约作废,紧接着撤离相关专家,火箭技术援助终止。
这一举动给中国的航天事业带来的是毁灭性打击,我们都知道1960年中国的工业、航天事业都是刚刚起步的状态,专家撤离,失去技术援助,我国的振兴事业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面对如此困境,屠守锷并没有被打倒。
在如此困难的境况下,他说:“所有的技术都是人们新创的,别人能新创,为何我们不能?他们能做到,不信我们这些人做不到。
”如此铿锵有力的一番话顿时鼓舞了人心,屠守锷和他的团队一起团结向上、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很快就突破了仿制关,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他的带领下进入到了自主研发阶段。
加大马力,奋发向前1961年屠守锷被任命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长,作为钱学森院长的得力助手。
紧接着兼任火箭总体设计部主任,负责导弹研制的技术工作,着手技术攻关与导弹改型设计,曾先后开展了多种型号的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守锷被众人所知还得从1962年的一个导弹坠毁事件说起。
从1957年苏联技术援助起到1961年,期间中国航天人在导弹研制工作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意外还是会发生。
1962年3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在首飞试验中坠毁,这对航天科技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一时之间团队中各种消极情绪,甚至认为在无技术外援的情况下,中国技术人员不可能独立开发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导弹。
就在这样一种糟糕情绪下,钱学森院士指派屠守锷担任这一工作,负责查找失败的原因。
屠守锷临危受命,并没有慌张,也没有受此情绪影响。
他协助着林爽总设计师对这一中近程导弹进行着全方位、多环境的模拟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摸查工作,指导设计人员组织分系统与总体试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多次比较、分析、综合,对这一坠毁事件查明了原因,并对此采取了补救措施,改进了导弹的有关设施,技术难关终被屠守锷攻破。
1964年这个中近程导弹再次试飞获得成功,后来这一中近程导弹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就是之后的“东风”2号中近程导弹,再次试飞以及之后的连续发射8次都告捷。
屠守锷在此付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东风2号中近程导弹为适应国际发展,军事实力不能落后,国家不仅需要战略导弹,洲际导弹也必须尽快研发,落在屠守锷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1965年国家领导人下发研究洲际导弹的任务,并要求在1971年试飞,1973年定型。
承担这一重任的便是屠守锷。
他担任了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很快便拿出了设计方案,而非草案,这可不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案那么潦草。
他在这个设计方案中采取了当时各种的先进技术,如高可靠大型火箭发动机、平台计算机制导系统、精密电液伺服机构,高强度铝铜合金箱体结构等等。
这些技术在团队的其他技术人员中可谓是闻所未闻。
然而正是因为大胆地运用这一系列高新技术,我国当时的洲际导弹研发在运载力、制导精度和可靠性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洲际导弹的研发过程中,屠守锷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洲际导弹的总装试验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支持。
1971年洲际导弹发射前,周总理曾问屠守锷:“您认为这枚导弹可以发射了吗?”屠守锷丝毫不犹豫,回答说:“目前我们该做的工作已经做了,该做的测试也已经做了,它的性能状态是良好的,而且我们认为这是首发试验的导弹,成功与否都应该尽快试验以便进一步开展下步工作,核验我们的设计方案,从中找到不足,以便改进。
”1971年9月第一枚洲际导弹首飞试验获得成功。
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受到严重影响,此处姑且不论。
首飞试验后,根据飞行状况屠守锷继续审图纸、做实验、核验数据,改进着新方案。
终于在1975年11月,洲际导弹改装研制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
屠守锷的试验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长征2号运载火箭、导弹研发等等,世人只知有钱学森,而不知有屠守锷。
屠老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试飞试验,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这么的举世瞩目,试飞试验不仅将中国的航天能力带入世界眼中,更是将屠老带入到大众眼中。
当导弹伴随着发射的那声巨响,屠守锷的内心再也控制不住这激动的心情:我们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再也不会受到外来侵略而无能为力了,儿时上海被轰炸的场面我们再也不怕了,即使有不长眼的侵略者想再搅浑中国这局面的话也得自己丈量一下是否有这个资本了,没有援助,我们中国人也能自主研发了......在进入国防部后的屠守锷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仅在科研试验,更是在人才培育上,始终奋斗在科研一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神剑”铸造师。
1999年他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23年12月15日巨星陨落,屠守锷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95岁。
虽已逝世但精神永存,中国的航天事业会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2023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的屠守锷同志去世,举国痛惜,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导弹及火箭专家、优秀的共产党员因病离世,巨星陨落,但是共和国的航天事业依旧稳步向前,正是因为前人积累的经验、财富,国际上的航天巨头才有了中国的名字,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伟大的航天事业领头人——屠守锷的一生。
“航天四老”屠守锷一、偶然事件改变决心1917年12月5日,浙江湖州一个普通职员家庭有一位新生儿诞生,这便是导弹及火箭专家屠守锷。
他的家庭虽不富裕,但是父亲思想先进,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里,父亲仍旧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非走上从军这条路,父亲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少年的屠守锷便在父亲的引导下进入家乡的小学读书,本以为就和平常家庭的孩子一样顺利步入中学后为国家事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上海发生的一幕,彻底改变了屠守锷的一生。
临近年末,父亲携屠守锷从上海回湖州过春节。
走到半路上,天空中出现了几十架轰炸机,密密麻麻的,一架接一架俯冲下来,父亲顿时觉得情况不对,拉着屠守锷往码头上跑去。
上了船之后的屠守锷静下神来往岸边望去,远处一片狼藉,繁华喧闹的上海瞬间房屋倒塌,血肉横飞。
面对如此场景,屠守锷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制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轰炸机,赶走日本侵略者,守护家园,为死难同胞报仇。
上海·被炸毁的火车站站台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进入中学后的屠守锷发奋学习,先后就读于浙江省第二中学和湖州埭溪中学。
在那个战乱年代里,屠守锷并没有走上文人道路,而是脚踏实地走上了科技报国之路。
1936年,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清华学科改革设立航空系之后,抱着航空救国的巨大决心,屠守锷从机械系转到了航空系。
1940年屠守锷作为清华优秀毕业生从清华毕业后,次年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公费留美资格,他进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1942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
工作中的屠守锷日军战败后学成归来屠守锷取得科学硕士学位后并没有立刻回国,此时的国内内忧外患,日本侵略者还未从中国撤离,国共两党局部因权力斗争战事不断。
所以他选择继续留在美国。
毕业后的屠守锷在美国应聘了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工作内容是负责飞机强度分析,这份工作不仅是自己专业的实践,更是他儿时的抱负。
在从事这份工作期间,他学习了不少本事,并且将课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又引出美国,他掌握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历经侵略的祖国百废待兴,急需各种技术人才。
此时的屠守锷与大多数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归心似箭,希望回到祖国施展身手。
紧接着他辞去在美国的工作,放下一切,从东部的布法罗穿越北美大陆,历时40多天到达西海岸的旧金山,在没有客轮的情况下,他便搭乘着开往青岛的运兵船回到了中国。
日本投降那么回到了祖国的屠守锷能大展身手、施展抱负吗?答案是否定的。
日本投降后撤离中国大陆,中国内部依旧危机重重,国民党与共产党因统治权问题战事连连,时国名党控制国家命脉。
回到祖国的屠守锷看到国民党政府根本无心兴办民族航空工业,振兴国家。
他失望透顶。
多年来的所学无所施展之处,儿时的愿望无法实现。
但是不能荒废自己的所学,他寄希望于下一代的航天人,他希望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下一代航天人才,希望他们振兴民族航空事业。
国共两党合作加入共产党施展抱负学成归国后的屠守锷希望将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授给下一代人,在面对国民党无心振兴航天事业后,他在西南联大开设了航空系专业课程。
1947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教,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如此伟大先进之人才怎会没有施展身手之地!回到清华任教的屠守锷偶然间开始与进步人士接触,吸取进步思想,1948年末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之后屠守锷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光辉时刻。
1949年1月15日北平解放,之后屠守锷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后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先后担任了航空系主任、航空院院长助理,培育了新中国第一批航天事业人才。
他的人生发生巨大转折的一幕是:1957年2月,聂荣臻元帅亲自点将,为发展工业,振兴民族航空事业,屠守锷被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从此他的人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密不可分。
后来屠守锷回忆这一人事调动时说:“那时候容不得我多想,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组织上的分配我只有服从,并且我们那一代人啊,真的是无私奉献的,我们从不去在意个人得失,只想为国家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祖国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就这样,屠守锷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火力全开屠守锷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后,工作内容是主持研究火箭结构强度与火箭总体,而当时的面对的困难巨大,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前辈、没有模型,一穷二白。
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还给自己团队的人员加油打气,说我们一定可以制造出属于中国的火箭。
他运用所学知识开始摸索着这份新的工作,制造技术出现转机的一幕是——1957年,屠守锷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顾问赴莫斯科参加谈判,时只有苏联支持中国事业,谈判结果促进了苏联向中国提供火箭技术援助。
于是中国开始了第一个P-2导弹的仿制工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际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举动均是利益驱动。
1960年苏联率先毁约,撕毁合同,合约作废,紧接着撤离相关专家,火箭技术援助终止。
这一举动给中国的航天事业带来的是毁灭性打击,我们都知道1960年中国的工业、航天事业都是刚刚起步的状态,专家撤离,失去技术援助,我国的振兴事业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面对如此困境,屠守锷并没有被打倒。
在如此困难的境况下,他说:“所有的技术都是人们新创的,别人能新创,为何我们不能?他们能做到,不信我们这些人做不到。
”如此铿锵有力的一番话顿时鼓舞了人心,屠守锷和他的团队一起团结向上、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很快就突破了仿制关,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他的带领下进入到了自主研发阶段。
加大马力,奋发向前1961年屠守锷被任命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长,作为钱学森院长的得力助手。
紧接着兼任火箭总体设计部主任,负责导弹研制的技术工作,着手技术攻关与导弹改型设计,曾先后开展了多种型号的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守锷被众人所知还得从1962年的一个导弹坠毁事件说起。
从1957年苏联技术援助起到1961年,期间中国航天人在导弹研制工作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意外还是会发生。
1962年3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在首飞试验中坠毁,这对航天科技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一时之间团队中各种消极情绪,甚至认为在无技术外援的情况下,中国技术人员不可能独立开发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导弹。
就在这样一种糟糕情绪下,钱学森院士指派屠守锷担任这一工作,负责查找失败的原因。
屠守锷临危受命,并没有慌张,也没有受此情绪影响。
他协助着林爽总设计师对这一中近程导弹进行着全方位、多环境的模拟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摸查工作,指导设计人员组织分系统与总体试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多次比较、分析、综合,对这一坠毁事件查明了原因,并对此采取了补救措施,改进了导弹的有关设施,技术难关终被屠守锷攻破。
1964年这个中近程导弹再次试飞获得成功,后来这一中近程导弹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就是之后的“东风”2号中近程导弹,再次试飞以及之后的连续发射8次都告捷。
屠守锷在此付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东风2号中近程导弹为适应国际发展,军事实力不能落后,国家不仅需要战略导弹,洲际导弹也必须尽快研发,落在屠守锷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1965年国家领导人下发研究洲际导弹的任务,并要求在1971年试飞,1973年定型。
承担这一重任的便是屠守锷。
他担任了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很快便拿出了设计方案,而非草案,这可不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案那么潦草。
他在这个设计方案中采取了当时各种的先进技术,如高可靠大型火箭发动机、平台计算机制导系统、精密电液伺服机构,高强度铝铜合金箱体结构等等。
这些技术在团队的其他技术人员中可谓是闻所未闻。
然而正是因为大胆地运用这一系列高新技术,我国当时的洲际导弹研发在运载力、制导精度和可靠性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洲际导弹的研发过程中,屠守锷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洲际导弹的总装试验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支持。
1971年洲际导弹发射前,周总理曾问屠守锷:“您认为这枚导弹可以发射了吗?”屠守锷丝毫不犹豫,回答说:“目前我们该做的工作已经做了,该做的测试也已经做了,它的性能状态是良好的,而且我们认为这是首发试验的导弹,成功与否都应该尽快试验以便进一步开展下步工作,核验我们的设计方案,从中找到不足,以便改进。
”1971年9月第一枚洲际导弹首飞试验获得成功。
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受到严重影响,此处姑且不论。
首飞试验后,根据飞行状况屠守锷继续审图纸、做实验、核验数据,改进着新方案。
终于在1975年11月,洲际导弹改装研制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
屠守锷的试验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长征2号运载火箭、导弹研发等等,世人只知有钱学森,而不知有屠守锷。
屠老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试飞试验,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这么的举世瞩目,试飞试验不仅将中国的航天能力带入世界眼中,更是将屠老带入到大众眼中。
当导弹伴随着发射的那声巨响,屠守锷的内心再也控制不住这激动的心情:我们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再也不会受到外来侵略而无能为力了,儿时上海被轰炸的场面我们再也不怕了,即使有不长眼的侵略者想再搅浑中国这局面的话也得自己丈量一下是否有这个资本了,没有援助,我们中国人也能自主研发了......在进入国防部后的屠守锷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仅在科研试验,更是在人才培育上,始终奋斗在科研一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神剑”铸造师。
1999年他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23年12月15日巨星陨落,屠守锷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95岁。
虽已逝世但精神永存,中国的航天事业会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目录
- 1 女人的理由中文字幕
- 2 tobu4hd韩国
- 3 中野美奈
- ▪ 神乐坂惠全部三级
- ▪ 姐妹兄弟免费观看电视剧全集
- 4 玩命三日高清完整免费观看
- ▪ 徐海为主演的电视剧
- ▪ 王冠第一季
- 5 洛尘重生之都市仙尊
- 6 解脱mm内衣小游戏3
- ▪ 多样的儿媳
- ▪ 速度与激情10
- ▪ 麦香 电视剧
- 7 贞女烈女豪放女
- ▪ 一个人看的日本高清电影
- ▪ 邪恶护士2
- ▪ 请叫我总监电视剧免费观看完整版
- ▪ 快乐再出发第二季在线观看
- ▪ 金陵秘事电视剧免费观看
- 8 歪歪漫画登录页面免费漫画入口首页网页
- ▪ いっぱいしぼっちゃうぞ
- ▪ 2019中文字幕
- ▪ 久久综合成人亚洲
-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18
- ▪ 紫府仙缘
- ▪ 星辰高清影院
- ▪ 迫在眉梢
- ▪ 精品2022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 9 五月天导航
- ▪ 夏威夷电影
- ▪ 韩国电影女生宿舍
- ▪ 善良的保姆电影
- 10 平日下午三点的恋人
- ▪ 肉蒲团高清
- ▪ 终极一班四
- ▪ 李佳桐
- ▪ 联合早报南略网手机版
- ▪ 挡不住的疯情完整饭
- 11 幸福触手可及
- ▪ 带老婆参加多人性活动
- ▪ 坂口みほの
- ▪ 好好热
- ▪ 张开腿我的舌头满足你
- ▪ 亚洲另类图片
- 12 啦啦啦www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13 片免费观看在线看
- 14 失陷猩球
老师你的胸好大在线观看《老师你的胸好大在线观看》由来
编辑老师你的胸好大在线观看《老师你的胸好大在线观看》起源